在东非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草原和相邻肯尼亚的马赛马拉草原,每年有超过一百万头黑尾牛羚 (角马)、十五万头斑马和三十五万头瞪羚,从原本散居的塞伦盖蒂草原南部,不约而同地辗转来到邻国肯尼亚的马赛马拉草原。但面积只有塞伦盖蒂约八分之一的马赛马拉草原,并不足以维持过百万头外来动物的生活,于是在马赛马拉生活一两个月后,于十一月短雨季来临前,动物又千里迢迢的折返,重回塞伦盖蒂草原,开始一个新的迁徙。如此循环往复,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有人计算过,动物在一年中共会行进三千公里,途中危机四伏,历尽生老病死,有多达一半的牛羚会在途中被猎食或因体力不支而死。但同时间亦有约四十万头牛羚在长雨季来临前出生,为无休止的艰苦旅程增添生气。
这样的动物大迁徙每年都会发生,但每年迁徙的路线都会有所不同,甚至出现动物未走到马赛马拉便折返回头的情况。要事先准确预测动物群落出现的时间和地点是很困难的事情,毕竟背后推动这种大迁徙的动因是愈来愈变幻无常的天气(例如2001 年的大迁徙便完全不按章法:第一,动物以逆时针行进;第二,只有约 20% 的动物抵达马赛马拉;第三,动物九月才到达马赛马拉,但九月末已开始返回塞伦盖蒂)。
 

 

大迁徙的基本模式是:雨水充足时(正常约在十二月至五月),动物会散布在从塞伦盖蒂东南面一直延伸至恩戈罗恩戈罗保护区的无边草原上,雨季后那里是占地数百平方公里的茵茵绿草,动物可以在那里享受食物充足的快乐;约在六、七月间,随着旱季来临和粮草短缺,动物便移动到仍可找到青草和固定水源的塞伦盖蒂西北面;持续的干旱令动物在八、九月间纷纷向北,越境走往马赛马拉,寻找由东面印度洋季候风和暴雨所带来的充足水源和食物,途中要渡过马拉河等几条大河,而满布河中、体长可达3.5米的尼罗河鳄鱼自然不会放过这享用大餐的机会,一场生与死的较量在此上演。